李厚霖解讀“慈善”:
李厚霖坦言,慈善事業與珠寶行業有著相似之處,無論在哪個國家,它的產生和發展都是相對滯后的。是在解決了基本的生活問題,在保證企業能正常有序地發展之外,有多余的財富,才可以拿出來做點其他事情。李厚霖認為,做慈善能夠體現一個人的生活態度,可以在心靈上同樣感到幸福和快樂,這與珠寶帶來的快樂感也是相通的。做慈善確實是對社會有貢獻,而且具有很長久的價值,李厚霖說,慈善才是真正意義上最頂級的奢侈品。
李厚霖善盡社會責任,做慈善事業,其源動力在于發自內心的熱愛。只有真正熱愛慈善事業,才不會三天打漁兩天曬網地去做,才會真正考慮怎么把慈善做好做長。李厚霖非常清楚慈善的意義,應該取之社會用之社會,用我們的財富去回饋社會、去幫助別人都是應當的,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也實現了自身價值的最大化。
李厚霖的兩份事業:慈善和恒信
天邊小學又稱古路村小學,古路村居民全為彝族,村落和小學都位于大渡河峽谷海拔1500米上的懸崖絕壁上。整個村落和外界的聯絡完全靠一條在懸崖上鑿出來的“騾馬道”,山上不通電和電話,手機都需到山下充電才能使用,所以這里任何現代化教學工具都不能使用。學校只有5間簡陋水泥教室和一個常駐老師——申其軍,雖然他僅有初中學歷,但在這山上他堅守了26年,對這些孩子不離不棄。
I Do兒童基金在與當地教育局溝通后,決定持續4年捐助天邊小學5年級共22名學生直至初中畢業的生活費,讓他們到山下的完全小學和皇木初中上學。從此他們不必再每天往返于危險的騾馬棧道,并能夠接受更好的教育。
李厚霖說,不是為了只做一件事才成立基金,而是要長久地把慈善當作一個事業去做。
李厚霖解讀“事業”:
在李厚霖的心里,做慈善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除了專業化之外,還要讓I Do兒童基金的所有同事并不僅僅把它當成工作,而是要當成事業來做。做慈善會很苦很累,如果只站在一定的思想高度去理性地做慈善,很難付諸熱情,但真正感受一次后會越做越有熱情。所以李厚霖盡可能抓住每一次機會帶I Do兒童基金的同事去接觸到那些一線的孩子,西藏的孩子,汶川地震受到傷害的孩子,智障的孩子……直到把自己骨髓里的東西挖出來了,就會離不開這些孩子。
恒信是李厚霖最初的、并一直堅持的事業,對于他這樣一個不到40歲的男人來講,這份事業尤其重要,非常熱愛它,它是李厚霖畢生要為之奮斗的一個目標。李厚霖說:如果能夠實現他既定的目標,那么很多年后當他回顧他的事業的時候就會想:這一輩子還是做了一件比較有意義的事,對這個行業產生了一些影響。這些影響不僅僅是為國家納稅多少,解決了多少員工的就業,而是為中國奢侈品行業的發展做出了怎樣的貢獻。
但在李厚霖看來,僅有這些還是不夠。他現在做慈善,是要越做越專,越做越大。今天他幫助4500個孩子,明天幫助一個天邊小學,后天開始一個“藝術關注計劃”……這樣長期走下來,30年后會有多少是他親身做過的事?他會有說不完的故事。除了恒信之外,李厚霖還有這樣一份對社會非常有價值的事業,能夠讓他為之奮斗30年,他說,會覺得人生很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