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飾藝術 Art Deco
20世紀初,在大工業迅速發展、商業日益繁榮的形勢推動下,許多設計師開始尋找另外一種符合現代生活特征的裝飾形式。他們并不反對工業生產方式,卻同時懷念手工業產品的精致和新藝術風格所體現出來的裝飾性和自然性,所以他們試圖探索出一種能夠符合工業生產的新藝術形式。1925年法國的“世界藝術裝飾和工業博覽會”上,裝飾藝術風格正式成型。
從嚴格意義上講,裝飾藝術風格的最初概念是將設計與新材料融為一體,同時講求一定的實用性。隨著這一藝術風格的不斷完善,逐漸形成了線條簡潔明快、造型立體感強的特點。裝飾藝術作品大多自成主體、有自己內涵的獨立型藝術,其強烈的特征是其欣賞性更強,造型上有一定幅度的夸張變形,并呈圖案化趨向,色彩上重視平面空間的對比關系,與強調三維空間的透視、光影的性質相左。裝飾藝術被認為是一種折中的、可融合各類藝術形式的藝術風格,它可以把矛盾與對立的事物統一起來,無論古典或是現代,復雜或是簡單,在裝飾藝術風格面前全部都不是問題。
裝飾藝術與人的日常生活聯系廣泛,幾乎一切工藝領域均與裝飾藝術有關。從其與裝飾主體的關系看,它有雙重性質。一方面它必須從屬于主體,即裝飾是從美感的角度來標明主體的特征、性質、功用以及價值。另一方面裝飾藝術亦可從主體當中獨立而出,顯示出自己的審美價值。
雅克德羅的Hommage Paris 1785系列十二星座日期腕表將顯示時間的小表盤偏置于一邊,表盤的絕大部分面積均讓位給由一粒粒鉆石組成的星圖。瑞寶的里程碑系列中,表盤和機芯各層夾板均被匠人鏤空雕刻,通過不同層次前后掩映,組合成騰云中飛龍的圖案。Richard Mille的RM012將機芯夾板換成簡單的柱狀支架,以獨特的視角展現出金屬機械冷冽的現代感。愛彼的千禧鋼琴手表中,將千禧系列的表盤特征同黑白相間的琴鍵結合起來,仿佛能夠演奏出美妙的旋律。這四只表都是裝飾藝術風格的最佳代言人,通過各種裝飾手法表現出各自精彩的主題。
包豪斯 Bauhaus
與裝飾藝術處于同一時代的還有另外一種藝術流派,這就是起源于德國魏瑪市的包豪斯藝術風格,因魏瑪市的“公立包豪斯學校”而得名。包豪斯學校由魏瑪藝術學校和工藝學校合并而成,其目的是培養新型設計人才。雖然包豪斯名為建筑學校,但直到1927年之前并無建筑專業,只有紡織、陶瓷、金工、玻璃、雕塑、印刷等科目,因此,包豪斯主要是一所設計學校。
包豪斯的影響不在于它的實際成就,而在于它的精神。包豪斯的思想在一段時間內被奉為現代主義的經典。但包豪斯為了追求新的、工業時代的表現形式,在設計中過分強調抽象的幾何圖形。嚴格的幾何造型和對工業材料的最求使產品具有一種冷漠感,缺少應有的人情味。包豪斯積極倡導為普通大眾的設計,但由于包豪斯的設計美學抽象而深奧,只能為少數知識分子和富有杰出所欣賞。
在設計理論上,包豪斯提出了三個基本觀點:第一、藝術與技術的新統一;第二、設計的目的是人而不是產品;第三、設計必須遵循自然與客觀的法則來進行。這些觀點對于工業設計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使現代設計逐步由理想主義走向現實主義,即用理性的、科學的思想來代替藝術上的自我表現和浪漫主義。
“少即是多”似乎是包豪斯風格的最好注解,在手表中,這樣的例子太多了。寶珀的Villeret系列超薄表,干凈的黑色表盤上除了時標與品牌標志以外,只有指針的直線與表圈的圓所組成的簡單構圖。沛納海的Radiomir 47毫米鈦金表,則采用墊型表殼,將方與圓有機的結合在一起,除了3、6、12三個數字外,其它時標均做成簡單的線條,配合著構圖的一致性。積家的Master Ultra Thin 超薄腕表更是把所有時標均采用匕首形的黃金材質鑲貼在表盤之上,6點位圓形小秒針盤的加入,使表盤整體的幾何圖形圖案更趨于飽滿。寶齊萊的Alacria Royal限量珠寶腕表,將606顆鉆石與寶石鑲嵌在表盤上,卻只組合成兩道簡單的弧線,將至繁化為至簡,這似乎是最好的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