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昭
黎昭
2004年畢業于北京服裝學院獲服裝設計學士學位,2009年在比利時安特衛普皇家藝術學院獲得珠寶設計專業學土學位。后師從Laurent Max De Cock 教授,獲得珠寶設計專業碩士學位。現為比利時安特衛普LIFEISART藝術畫廊項目經理與公司合伙人,并創立個人首飾品牌talitali by zhao Li。曾多次入選國際珠寶首飾作品展覽并獲獎。
日前,在世界知名藝術展——德國慕尼黑塔林特(TALENTE )國際珠寶競賽特展上,中國珠寶設計師、27歲的湖南女孩黎昭設計的珠寶類作品“尋找夢幻島”,成為中國內地第一件入展的珠寶作品。
“尋找夢幻島”是黎昭的碩士畢業作品。她將自然的靈感元素,融入珠寶設計當中,通過創新的設計理念,加上突破金屬用材傳統,大膽采用金屬、塑料及紡織質料,運用精湛的手工技巧,制作出了絕妙的現代首飾作品。
黎昭認為,每幅作品本身都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旅程”,她在這一“旅程”中較為成功地運用了普通材料,經過獨特的制作,產生了令人驚奇的效果。
據了解,慕尼黑塔林特展已有30多年歷史,此前從未有中國設計師入選。黎昭成為比利時2011年唯一入選,也是中國內地第一個入選的年輕珠寶設計師。同時,她還以優異學業成為獲得比利時安特衛普皇家藝術學院最高榮譽畢業獎的第一位中國人。
據悉,國際珠寶競賽特展是專為世界各國30歲以下的年輕工藝家與設計師舉辦的作品大展,由德國聯邦經濟與就業部及巴伐利亞國立經濟、交通與科技部共同主辦。30年來,每年的展品都是從全世界80多個國家的數千件作品中,經過多輪反復篩選而出的。
從毛毛蟲獲得的創意靈感
說來有趣,黎昭設計珠寶作品,全部靈感竟來自毛毛蟲。與一般的女孩子的喜好不同,在黎昭眼中,毛毛蟲是一種非?蓯鄣膭游。于是,她嘗試用各種不同的材質來體現蟲子的可愛的一面。如今,連她的珠寶品牌talitali by zhao Li的標志,也是一只意象的甲殼蟲。
黎昭在她的碩士畢業設計中,大膽突破金屬用材傳統,采用金屬、塑料、玻璃、紡織等質料,匠心獨運,創作出了一個個極其可愛的毛毛蟲形象的珠寶作品,想不到,在珠寶界獲得意外推崇。
在“尋找夢幻島”系列中,黎昭使用了一種醫療用的塑料,“這種材料在加熱到80度以上會開始變軟,停止加熱后一分鐘左右變硬,通常醫生在它軟的狀態下用來鑄模來支撐骨折處。”黎昭向我們介紹,“我反復實驗這種塑料的可塑性和熱能性,在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發現在塑料變軟的狀態下從蕾絲下擠壓出來會形成一顆顆的小珠,形成的效果隨著蕾絲的圖案而不同。這種效果本身就非常的精美,并不需要任何多余的美的形式來裝飾它,我用蟲的形狀來強 化這種美的實驗效果,用一種人們普遍比較排斥,恐懼的心理來達到一種視覺沖擊。”
在她的“毛毛蟲世界”中,無論是工藝的設計,還是材料的更新,抑或是色彩的搭配,都令人感到耳目一新。她的設計得到了世界鉆石行業權威組織HRD的高級顧問、HRD珠寶設計獎最高裁判,比利時國寶級的藝術人物,比利時珠寶設計大師拉瑞特·馬克思·德庫克(Laurent Max-De Cock )等權威們的贊譽。
“任何天然材料或是人工材料,我們都習慣性地想到它們在大批量生產下的形狀和顏色,這經常會干擾我們的想象力,其實藏在板狀,線狀等常態下,各種材料都可以有無限多的潛在使用價值。”黎昭認為首飾設計并不是簡單使用貴重金屬和炫目的寶石,驚人的裝飾效果也可以從日常常見的材料中獲得。她的興趣是挑戰各種普通材料的傳統應用,尤其是對過量生產的工業用料,黎昭希望人們對她設計的首飾的贊許來自于實驗性地使用這些工業材料而得到的令人興奮的意想不到的效果,通過佩戴我的首飾達到一種潛在的環保交流。
北京服裝學院藝術設計學院珠寶設計系主任趙祎在博客blog.sina.com.cn/yiyiworld中談到黎昭所獲得的成功時,曾提到令其印象深刻的黎昭案頭的那些本子。每個本子都像一本書,有其主題和系統,有它的色彩和脈絡,有工整的文字,也有或即興或認真的畫稿,圖和文字很輕松又很有組織地結合在一起,讀這些本子時,像在讀她記錄時的快樂和投入。
“有的本子,是一次作業資料的收集,或是一次小展覽的籌劃過程,或是一個工作室項目的進展情況......內容很多,或短或長,都很清楚地顯現出作品從靈感到實物,從概念到紙面,又從紙面到材料,再到工藝和修改以及解決方案,直至最后成品展示的全過程。這其中甚至還包括材料特性的實驗過程,遇到難題的分析,以及尋求贊助商的情況,材料的樣板以及相似藝術家的資料和作品情況等等,可謂無所不包,又一目了然。”
黎昭認為,做這些工作,一方面是從了解別人的過程中確立自己的風格,在全方位的探索中將自已的創意不斷深化,同時又借助實踐的手段,不斷達到自己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