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珠寶精品導購互動平臺 投稿
亂象百出的黃金珠寶認證
“現在,黃金珠寶行業的證書可謂五花八門。”有珠寶行業從業人士告訴記者,消費者對這個行業來說多數是門外漢,他們在選購商品時,除了看品牌外,還有一個重要的信心來源是商品中附帶的鑒定證書。但目前黃金珠寶市場上,不僅可出具認證證書的機構繁多,對證書的權威性也各執一詞。
楊富緒告訴記者,目前我國大大小小的黃金珠寶的檢測機構有上百家。比如在北京,聲稱可以給黃金做檢測的機構至少有20家,但有專業設備和技術能力的機構只有少數幾家。
據記者了解,具體到黃金飾品的“成色”檢測,通過儀器有電子探針法、X射線熒光法等鑒定手段。但一個電子探針設備從國外進口過來要花費600萬美元,顯然這筆費用不是大多數檢測機構能夠承受的起的。不過即使是相對比較便宜的紅外光譜儀器,市場售價約24萬元,很多中小檢測機構也未能配備。
上述行業人士也表示,很多檢測機構用低價吸引客戶,有時候一個檢測只需要幾十塊錢。行業企業對這些檢測機構的能力心知肚明,但考慮到費用投入,加上老百姓對認證行業不了解,便隨意選擇一家費用低的機構,買一份鑒定報告草草了事。
楊富緒也表示,行業里對黃金首飾的鑒定還有一種方法,即周生生自己提到的“破壞性檢測”。這種方法是抽樣幾件黃金首飾,放到熔爐里高溫熔化,再測算該批次黃金首飾的含金量。但這種方法同樣是需要不菲成本的,而很多行業企業根本不愿意在檢測環節付出這方面的成本。
此外,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的一位人士告訴記者,現在珠寶黃金認證行業還出現了一種新的趨勢,即利用消費者信息的不對稱,串通國外的檢測機構提供具有虛假信息的認證。在今年國家工商總局的多次檢測中,在經國外檢測機構檢驗的商品中,不合格的情況占了相當大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