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珠寶精品導購互動平臺 投稿
清銅鎏金花瓶盆景表
清象牙雕扇扇人
沈陽故宮博物院院藏的18、19世紀的30多件珍貴清宮鐘表文物今天將首次在廣州博物館精彩亮相,這個題為“弦輪密運——沈陽故宮博物院院藏清宮鐘表暨天籟鐘行經典鐘展”由廣州博物館與沈陽故宮博物院、天籟鐘行聯合主辦。展覽至2010年3月17日為止。
本次展覽的鐘表主要來自英國、法國、瑞士,還有少量產自日本和中國,大部分是18、19世紀時通過廣州粵海關采購,以貢品形式入貢清宮的產品。代表了18世紀以來歐洲與中國鐘表制造的最高水平。
同是19世紀產自法國的“銅鍍金鳥音座鐘”和“大八音盒”,報時樂曲中都有一首中國人耳熟能詳的民樂小調《茉莉花》,成為展場最為特別的文物。根據記載,1793年,英國人約翰·巴羅隨馬戛爾尼使團來到中國后,偶然在廣州聽到了《茉莉花》,馬上把歌曲記下來,1804年,這首歌出現在巴羅的游記《中國旅行記》中,并漸漸在歐洲流行了起來。
“扇扇人”可消暑
眾多展品中唯一產自中國展品是“象牙雕扇扇人”。這件象牙雕扇扇人分為兩層。上層為一童女,象牙雕頭手,身穿清式花色服裝,左手持羽扇,呈半跪狀。下層方座、四框,上蓋采用銅雕花鍍金工藝,四面鑲雕花木板,內置機器鏈條傳動機構。后面有上弦孔,座上方設有啟動手柄。補充動能后,開啟上方啟動手柄,女童左手羽扇上下扇動,可供一人消暑用,是夏季宮廷常用時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