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礦工
在加納普萊斯特的一座金礦區被驅趕的非法礦工,轉移到了普拉河邊這個被拋棄的礦場。在這個西非國家估計有25萬小規模采礦礦工在淘金,他們的作業大多數沒有環保許可和規章。
開礦大軍的頂層則是世界上最大的采礦公司經營的大型露天金礦。在巨型機械的幫助下,這些破壞性巨大的礦坑開采出占全球總產量四分之三的黃金。它們還創造了就業機會,帶來新技術,帶動了被人遺忘的邊緣地帶的發展。然而,開采1盎司黃金產生的廢料遠高于開采同等質量的其他金屬,金礦原料與成品的懸殊比例揭示了其中的原因:開礦留下的巨大“疤痕”在太空中都能看到,然而從中取得的金粒卻又如此之小,往往200多個金粒加起來才有針眼那么大點。即使是像紐蒙特礦業公司開在印度尼西亞東部的巴都希賈烏的示范礦,為減輕環境危害的投入達6億美元,也無法避免開采金礦的遺害。提煉1盎司黃金——相當于一枚普通婚戒的金量——就要掘出250噸以上的巖石和礦石。
在加爾各答的一家僅僅一間房的工廠里,由于出汗的原故,金匠們脫光衣服工作。由于為100克的訂單要花103克,在珠寶制作過程中,金匠們保留著珠寶制作中剩余的一切。
在加爾各答,大市場的珠寶就在金匠的作坊制作成型。一盎司金等于31克多一點。這些小片含這種貴重金屬25到45克。這些裝飾品可能的買主是時尚的印度名流,包括“低收入的新娘,獨身的女性或者已婚婦女,”據加爾各答珠寶商Surendra Kumar Bagda說。
簡陋礦場的工人
加納的一個簡陋礦場的工人包括一個被安排作金子沖洗工的13歲少年。大的礦業公司控制了剛好四公之一的加納領土,但是這些公司的一場搶地盤把婁以千計的村民趕出了家園,迫使很多人以偷采金礦為生。非法采礦業生產了世界金產量的25%。
曾經是經營小店和作母親的Desiree Pillay,在加納偏僻的萊因丁,現在正稱著礦工們帶到她店里的金子。8年之后的如今,她看到的是比挖金人更多的旅游者。里奧畢凱厄圖爾國家公園已經開張,把采礦人趕了出來。
加納的紐蒙特礦業公司的阿哈福礦井一周的產量:14根金條,共計約8800盎司。以2008年第盎司1000多美元的最高價計算,共計約9百萬美元。這些平均純度91%到93%的金條,會被從礦井運到瑞士的瓦爾卡畢精練廠,在那里,鎳、鉛和其它的金屬被分離,最后的產品是在其上作了印記的具有“999.9”的金條,也就是精確的純金。
弗蘭西-卡菲的胃部的疤痕和一條頭版的大字標題,證明了2006年加納普拉斯特爆發的沖突,當時非法礦工與政府軍發生了沖突。據目擊者說,部署軍隊以保護Bogoso金業有限公司,一家在這個地區營業的加拿大的公司。卡菲是一位出租車司機,在戰斗期間被流彈擊中。Bogoso也是頭一年暴力沖突的中心,當時示威者到這家公司聚集,是由于公司的露天采礦場泄漏了氰化物到當地的供水系統中,同時炸藥的爆破作業損壞了房屋和當地的醫院。士兵向抗議者開火,造成7人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