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場上出現了各種各樣顏色的立方氧化鋯,在行內統稱為彩鋯。彩鋯的生產只要在原有的原料中加入各種不同的致色劑。但黑色立方氧化鋯的生產不是加入致色劑,而是用白鋯在真條件下加熱到2000C進行還原處理獲得的。
立方氧化鋯的生長過程
先在2rO2粉末中按摩爾比例9:1加入穩定劑Y203,混合均勻,放入紫銅管圍成的“圓杯”內,在粉末的上部放入一定量的金屬鋯片或鋯粉,接通電源,起燃1—2分鐘,原料開始熔化。待原料大部分熔化,達到要求后,改變高頻發生反饋關系,使熔體穩定加30—60分鐘。然后冷坩堝以5—15mm/小時速度下降,熔體底部因降漫產生過飽和濃度而開始結晶,隨著“冷坩堝”的不斷下降,熔體將全部結晶成晶體。生長完畢,慢慢降溫還火一段時間,然后停止加熱。冷卻到常溫后,即可取出產品,用小錘輕輕拍打,一顆顆晶瑩漂亮的立方氧化鋯晶體便呈現在您的面前。
上述操作從粉料熔化到完全熔解,時間較快,而晶體生長的時間則較長,生長一爐立方氧化鋯的總時間大約為20小時。每一爐的產量最高可達120公斤。沒有熔化的原料及殼體料所可在下次使用。彩鋯生長時往原料中加入相應的致色劑即可。
冷坩堝熔殼法生長立方氧化鋯的技術是在1969年由法國科學家羅林(Roulin)等人發明的,但僅作了探索性研究。1972年,前蘇聯科學院列別捷夫固體物理研究所的阿列克索諾夫等人改進了法國人的裝置,生長出了大的晶體,并申請了專利。1976年后,原蘇聯把無色的立方氧化鋯晶體作為鉆石的代用品推向市場,引起了世界鉆石界的恐慌,被稱為“蘇聯鉆”。隨后,其他國家也相繼生產了這種寶石,并在國際上流行。
我國從1982年開始立方氧化鋯合成的研究,1983年投產,并迅速以“水鉆”的名稱占領了市場,深受廣大消費者的歡迎。立方氧化鋯的合成成功,大大地豐富了珠寶首飾市場,滿足了人們對美追求的需要。但我國目前尚不能生產市場所需的鴿血紅、藍寶石藍翠綠色立方氧化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