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藝精湛、款式新潮、質量優良著稱的深圳鐘表,集聚了8個“中國鐘表名牌”以及天王表、飛亞達、依波等中國鐘表行業馳名品牌,占據了全國60%以上的市場份額,成為中國鐘表業名副其實的制造加工和交易中心。
但缺乏核心技術和研發創新能力,品牌附加值低一直困擾著深圳鐘表品牌,年產值偏低亦是不爭事實。正因為如此,抓緊研究核心技術,提高品牌價值成為深圳鐘表企業近年不斷努力的方向。
金融危機的一陣寒風,吹倒了國內大部分的加工制造企業。深圳鐘表品牌命運又如何呢?技術創新和品牌建設是否為其抵御了寒冬烈風?讓我們從第20屆中國(深圳)國際鐘表珠寶禮品展覽會上尋找答案。
今年7月,第20屆中國(深圳)國際鐘表珠寶禮品展覽會拉開帷幕。為期4天的展會中,來自中國、日本、韓國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家參展企業,吸引了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近4萬人次參觀采購。盡管參展商同比減少10%,但海外買家同比去年增長超過了35%。
用深圳市鐘表行業協會會長、深圳市飛亞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徐東升的話說,今年的參展企業狀態好、產品佳,很多企業加大了形象投入,提升了技術創新的意識和力度,擴大了宣傳力度,使此次展會“在外部環境困難的情況下取得了可喜的收益”。
“鐘表第一展”亮點紛呈 品牌建設保駕國產鐘表
與以往歷屆展會相比,金融危機背景下的本屆展會依然亮點紛呈。
展會首次推出“電波鐘表展區”,聯合國內知名電波鐘表企業集體亮相,宣傳了新型計時技術。專辟的時尚、運動手表品牌展區,為時尚品牌提供了充分的展示空間。而“鐘表先進技術展示區”則為業內優秀企業提供了一個展示專利產品、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的舞臺。
金融海嘯給國內鐘表品牌帶來了新生的機會。定位頂尖奢侈型的手表銷售出現明顯的下降,而中端型的手表銷量卻在增加。這在本屆展覽會上也可窺見端倪:參會的400多家企業中,國產名表品牌占據了相當的比重。展會上所發布的新品,無論設計、定價,都有向中高端聚集的趨勢。
“金融海嘯發生以來,我們一直在為過冬做準備。但以目前的形勢來看,春天已經來了。”深圳市鐘表業協會名譽會長、依波精品(深圳)有限公司總經理陶立對當下的走勢如此判斷。
調查發現,金融海嘯以來包括天王、羅西尼等在內的中國品牌銷售都非常好,以依波為例,上半年銷售量增長達26%。2008年,中國主要鐘表品牌均獲得了25%以上的增長,利潤更是增長了近35%。在金融危機蔓延的情況下,2009年第一季度,中國的鐘表銷售依然增長了18%。
危機前的品牌建設被看成是深圳鐘表的“諾亞方舟”。據統計,深圳的中高檔手表品牌占國內總銷量近60%,代表中國鐘表水平的多個著名品牌鐘表基本都集中在此。這其中,140多家企業擁有自己的品牌。隨著內銷成為最安全的經營方向,一些出口企業也將目光轉向國內,在繼續關注創新、提高技術和管理的同時,更關注品牌建設和培育以及渠道拓展。下一階段,打造國際知名品牌成為深圳鐘表企業迫在眉睫的提升方向。
行業協會排雷開路 國產名表浴火新生
深圳鐘表品牌能夠浴火新生,深圳鐘表協會功不可沒。在抗擊金融危機的進程中,深圳市鐘表協會積極幫助企業抵御經濟寒冬,謀求長遠發展,成為企業發展強勁的“推動器”。
在瑞士巴塞爾鐘表展上舉辦深圳鐘表產業新聞發布會,成為深圳鐘表行業協會牛年做的第一件“牛事”。這一與市貿工局、光明新區共同籌辦的深圳鐘表產業推廣活動,第一次在世界經濟舞臺上全面展示出深圳鐘表品牌的實力,為深圳鐘表品牌大規模走向世界市場“鋪路搭橋”。
這僅僅是深圳鐘表行業協會為企業所提供的一項服務,自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鐘表行業協會加強企業服務力度,積極配合政府出臺的各項措施,組織企業抱團御寒謀求發展,對保持深圳鐘表產業平穩運行和持續增長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在深圳鐘表展籌備期間,考慮到鐘表參展商的需求,深圳市鐘表行業協會和貿工局通過組團、合作等形式整合區域參展商,讓企業借助展會重新贏得市場。他們將如何讓企業獲得實效作為主要工作,在提供政策優惠、提高買家服務和加大推廣宣傳方面積極努力,充分把握了發展契機,獲得了良好的工作效益。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深圳鐘表四大品牌的銷售均好過去年,在行業協會的帶動之下,深圳鐘表品牌走上了一條成熟、平穩的發展之路。
目前,國家和政府出臺了多項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效果顯著。此情此景之下,中國依然是最理想的鐘表行銷市場,深圳依然是最重要的制造基地。
面對機遇和挑戰并存的局面,加快推進產業升級,提升品牌內涵成為所有深圳鐘表企業的共同選擇。在這一過程中,需要協會、政府相關部門、機構共同的扶持和引導,在拓展營銷渠道,加快信息化建設,提升內部管理水準,增強核心競爭力的基礎之上,共同開創我國第一批國際高端鐘表品牌,在世界范圍內彰顯中國鐘表品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