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陽市(國際)金屬材料市場鳥瞰圖。
陽美玉雕。
“貴雅天下”的“中國玉都”,頗負盛名的“揭陽市(國際)金屬材料市場”,這些名聲在外的產業如今已成為揭陽市東山區的“城市名片”。一個小城區如何發展特色產業,打造出大品牌?是它的歷史使然,還是與當地政府的發展政策有關呢?記者深入了解揭陽東山區。
打造玉都品牌創建“貴雅天下”
“玉”———陽美玉器。中共揭陽市委四屆五次會議提出“貴雅天下”的發展思路,要求以東山區陽美村為首的玉器產業做大做強。“亞洲玉都”、“中國玉都”相繼冠名中國揭陽。如今人們一提到玉器,自然會說到“中國玉都”,必然想到東山陽美玉器。目前每年產自緬甸的中、高檔翡翠原料75%以上流向陽美,內地90%以上的中、高檔翡翠由陽美人加工而成,陽美玉器已逐步成為亞洲玉器行業中的佼佼者,玉器產業自然而然地成為東山區品牌最響最具特色的產業。
說起產業發展歷史,要追溯到清朝末期,那時的陽美村就開始發展玉器產業。一百多年來,經歷了萌芽、發育、發展壯大到騰飛階段,揭陽玉器人從不間斷對中華傳統玉文化的偏愛和玉雕工藝的執著追求,兼容并蓄,在長期的發展歷程中,形成了獨特深厚的產業特色文化。2008年陽美翡翠玉雕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目前,陽美已成為全世界最大型的高檔玉器設計、加工和銷售基地,成為全國玉文化產業發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方,陽美玉器已成為海內外業界響當當的金字招牌。據悉,東山區現已成功舉辦了7屆中國(揭陽)國際玉器節、2屆玉石毛料拍賣會、3屆中國玉器“百花獎”大賽。在東山區陽美玉器的基礎上,2005年4月,揭陽市被亞洲珠寶聯合會授予“亞洲玉都”稱號;2006年1月,被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授予“中國玉都”稱號。
近年來,區委、區管委堅持以打造文化生產力為切入點,切實加強對玉文化產業的扶持、引導力度,大力實施文化與經濟互動戰略,致力挖掘玉器產業的文化底蘊,在發展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從小到大,從傳統到時尚,形成了從原料采購、設計、加工、包裝到營銷等各個環節配套齊全的產業鏈,銷售網絡遍布全國各省、市珠寶商場和旅游勝地,中高檔翡翠玉器大量銷往全國各地以及香港、臺灣、澳門、新加坡、泰國、日本等東南亞地區。可以說,陽美玉器已經是玉器行業里的“大明星”。目前,東山區已集聚了來自海內外的眾多能工巧匠和商賈能人,擁有一大批原料采購、玉器鑒賞、設計、加工、雕刻、鑒定、評估、營銷等各類專業人才。
如何促進玉器文化不斷發展呢?東山區委書記方振元如是說,首先,為玉器產業營造了“政治上有榮譽、社會上有地位、經濟上有實惠”的良好發展氛圍,調動企業創新發展的激情;第二,做好歷史傳承的同時,將玉文化與地方傳統文化相結合。潮汕文化源遠流長,著力引導民間的傳統工藝,諸如木雕、石雕、潮繡、木漆等,應用到玉雕工藝上來,使陽美玉器做到“奇、巧、精、特”,促進玉雕工藝推陳出新;第三,打造品牌效應。通過舉辦玉器節、參加玉器比賽、完善網站建設、媒介宣傳、外出巡展、誠信交易等宣傳方式大大提高了陽美玉器的知名度,一部反映陽美村翡翠商人艱辛創業史的90集大型電視連續劇《玉王》也已拍攝完畢,前30集將在年底播出。第四,增強發展后勁。加強各類專業人才的培訓和引進力度,做好工藝設備更新和技藝創新,陽美玉器將立足東南亞市場,大膽革新玉雕工藝,嘗試引進歐美地區的時尚元素,創造出引領時代潮流、符合各國風情風格的藝術珍品。
目前,陽美玉器的發展態勢良好。在原來的亞洲玉都基礎上,陽美和周邊村的玉器城基礎建設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中,玉器城已初具規模。亞洲玉都文化廣場(即陽美玉都花園二期工程),占地60多畝,現已投入資金近2億多元,規劃建成商住樓15幢,200多套商業鋪面;廣東創鴻集團與陽美集團合作開發建設的省重點建設工程項目中國(揭陽)國際玉器珠寶商貿中心,占地面積960畝,規劃投資15億元人民幣,用四年時間分期建設,首期工程年底開業。項目建成投入營運后,將成為亞洲乃至全球規劃起點最高、規模最宏大、配套最齊全的玉器珠寶生產、加工基地與貿易中心。由喬南村委會投資的喬南玉器中心,總占地面積212.6畝,總投資約4.8億元,計劃建設商住樓42幢。首期工程投資1.326億元,已于2009年3月竣工交付使用。還有喬東玉器城、喬西白玉城二期工程等正在加緊規劃建設。
打造五金大市場凸顯行業龍頭地位
一
組數據首先映入記者的眼簾:“2008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外貿出口總額分別比2007年增長16%、32.6%、29.2%”。不難看出,金融危機并沒有阻擋東山區發展的腳步,“金”“玉”產業在為東山區的發展護航。
“金”———東山區五金不銹鋼產業的發展是不容小覷的,其產品暢銷全國乃至世界各地,形成了從原材料供應、生產到銷售的完整產業鏈條,是東山區最具活力和發展潛力的特色產業,也是東山區的核心產業,目前已形成了多個五金不銹鋼專業村。以東山五金不銹鋼產業為基礎,揭陽市于2005年7月被中國輕工業協會授予“中國五金基地市”稱號。國家不銹鋼制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將于今年落成。占地近1000畝的揭陽市(國際)金屬材料市場的建成開業,吸引了中國五礦鋼鐵、中鋼鋼鐵、寶鋼、太鋼、酒鋼等大型企業的相繼進駐,成為海內外鋼鐵材料行業矚目的新星。
如果問到東山五金不銹鋼產業的“鼻祖”,人們首先想到的一定是磐東鎮。磐東鎮是聞名全國的五金專業鎮,被譽為“五金之鄉”。該鎮的小五金、不銹鋼產業是從傳統的手工藝逐步發展起來的,300多年前磐東鎮的城西村村民就已經開始生產一些簡單的農具、日用五金等。可以說,城西五金產業的發展催生了磐東鎮乃至東山區五金不銹鋼產業的發展,使之逐步成為東山區的主要特色支柱產業。
據了解,近幾年來,東山區五金不銹鋼行業投資總額達到200多億元,目前已形成了城西、城南、喬南、喬東、喬西、北河等五金、不銹鋼生產專業村,并帶動形成了仁港、喬南、城西等五金、不銹鋼材料基地。東山區的五金不銹鋼產業結構緊密,已初步形成了原材料供應商、上游裝備工業、中游加工工業、下游產品制造業和銷售貿易一條龍的產業鏈條,催發了不銹鋼專業市場、代理中介等服務機構、完善配套的倉儲貨運機構以及遍布全國各地的銷售網點。五金產業產品種類多達700多個,主要產品有鎖具、鉸鏈、合頁、導軌、螺絲、家居裝飾配件和自行車、摩托車配件等,年產量30多萬噸,年銷售量近30萬噸;不銹鋼產業產品種類達300多個,主要產品有真空杯、壓力鍋、器皿、管材、廚具、餐具等,年產量10多萬噸,年銷售量近10萬噸。模具加工、電火花、線切割等數控的配套加工行業齊全,出現了一批較有實力的金屬制品輔助行業企業。
打造大商貿促進大發展
東山區充分發揮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和城市核心區的優勢,大力發展商貿、服務、信息等城市型經濟,成為粵東地區新的商貿中心。它的核心是“五個國際商貿城”、“四條特色街”、“三家龍頭企業”和多個專業批發市場,這幾方面相輔相成,帶動著商貿服務產業發展壯大。
如今的東山區猶如一支“潛力股”,怎樣充分激發它的發展潛力,這是一道難題。東山區管委會主任林雪令向記者介紹,接下來東山區將大力實施“工業立區、商貿興區、宜居旺區、文化新區、和諧東山”五大發展戰略,在傳承文化的同時,創新發展思路,潛心打造“金”“玉”滿堂的特色產業,挖掘產業潛力,帶動全區各行業穩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