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見天日
西方藝術史上,短命而罹患絕癥的天才比比皆是。法國“游樂畫”始作俑者讓-安托萬·華托(1684年~1721年)就是其中之一。這位只活了37歲的天才,終身飽受結核病的困擾,是18世紀洛可可繪畫時期法國最重要的藝術家之一。大約在1718年前后,華托為其最好、交往最長久的朋友尼古拉斯·海寧(1691年~1724年)創作了 數幅“游樂畫”,其中《La Surprise》和《L’Accord Parfait》被認為是姊妹作,后者現藏于美國洛杉磯藝術博物館。
1724年海寧去世后,他的傳記作者、也是他的朋友讓·德·朱利安尼成為這兩幅油畫的新主人。讓在1756年前后將它們分別售出。此后,《La Surprise》出現在著名的家具商人Ange-Laurent de La Live de Jully的收藏中。這位致力于法國油畫百科全書式的收藏的家具商,被認為是第一個嚴肅藝術的大收藏家。在1764年出版的Ange-Laurent藏品目錄中,《La Surprise》被譽為“帶著魯本斯的色彩”。
不過,由于華托的作品畫主基本都是貴族人士,因此,在隨后的法國大革命中,華托受到冷遇。1770年,《La Surprise》已不在Ange-Laurent的藏品目錄之列,之后在法國大革命中不知所蹤。而在去年被重新發現之前,這幅畫的歸屬和意義幾乎已被遺忘。人們甚至推測它已經毀于一旦,而要領略畫作的風采,則只能通過白金漢宮皇家收藏的一件復制品和一件以其為原型的當代雕塑作品。
2007年,在對英國鄉下一處房產進行評估的時候,前后失蹤了200年之久的巨作《La Surprise》在客廳的角落里被發現。“華托名畫《La Surprise》的下落近200年來一直是個謎,今天它能重見天日,這令我們異常興奮,”佳士得倫敦“國際早期繪畫大師作品”部門主管理查德·奈特說,“這不僅是近年來最偉大的重新發現之一,也是數十年來人們首次可以在市場上競買華托最偉大作品的好時機。”
華托的繪畫方法極不尋常,常常即興而發,《La Surprise》也不例外。早在1746年,傳奇性的鑒賞家和收藏家Pierre-Jean Mariette就把《La Surprise》視為“華托最美麗的作品之一”。在這幅油畫中,華托以輕巧的筆觸和柔和的色彩,盡力渲染一種如夢似幻的氣氛,用來烘托畫中這對動作優雅的情侶,十分生動地奏出了一曲“愛之夢”。
據說,華托通常在成捆的素描書中選取恰當的人物形象,然后再把人物復制到繪有風光背景的畫布上。他經常頻繁地對畫作進行調整,使人物和風景相協調,有時甚至會在完善作品的最后階段涂抹掉先前的創作。對于一個很少會按照固定的創作計劃行事的藝術家來說,有專家通過X光發現《La Surprise》下覆蓋著完全不同的另一幅油畫,也就不足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