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招鮮,走天下。與莆田鹽場毗鄰的上塘村,昔日還是寸草不長的鹽堿地,卻在短短的幾年間,從繁華熱鬧的“珠寶一條街”,搖身一變,成了名聞遐邇的“珠寶城”。上塘村的巨大變遷,靠的是金銀首飾加工工藝這棵“搖錢樹”和上塘人勇于開拓創新的市場意識。
為探討“上塘速度”背后的奧妙,記者做了深入采訪。位于東嶠鎮東部的上塘村,過去由于自然條件惡劣,當地人的日子過得跟鹵水一樣苦。窮則思變,早在上世紀80年代,當地人便開始憑借活絡的頭腦和過人的技藝,從事金銀首飾加工與銷售。經過幾十年的摸爬滾打,當地村民憑借嫻熟的技藝發家致富,并不斷做大珠寶業規模,3年前,這里已經成為我市規模最大的“珠寶一條街”,那時沿街上百家珠寶店,琳瑯滿目的商品,令人眼花繚亂,大街上,車來人往,川流不息,到處呈現出一派繁華的景象。如今,積極上進的上塘人,在各級政府部門的扶持、引導下,不斷做大做強珠寶產業,通過民資回歸工程等,集聚資金、人才和技術,在短短3年內建成規模宏大的“珠寶城”,在全國珠寶業內搶占一席之地,這里已擁有眾多國內珠寶知名品牌,每天,都有大量珠寶商品交易,珠寶城的美譽度與日俱增,珠寶加工業成為當地支柱產業。
采訪中,記者獲悉:目前,全村6000多村民已有3000多人從事珠寶首飾業,年產值超10億元。金銀珠寶批發城占地300多畝,擁有1500多個商鋪,幾十棟嶄新高大的商業大樓和廠房矗立起上塘珠寶城的新高度。珠寶城的成長歷程,自然離不開一批精明而富有遠見的“珠寶人”。
在上塘異軍突起的金銀珠寶隊伍中,涌現出林雪峰、林志揚等一批領軍人物。當年只帶著4000元回家辦銀飾加工廠的林雪峰,經過一番打拼,如今已擁有60多家加工作坊掛靠旗下,生產的銀飾多達幾十種,產品遠銷北京、上海等地。上世紀90年代就往當時全國最大的銀飾批發市場廣東夾山做銷售的林金全,如今已把這兩個地方發展成上塘的生產基地。以七度銀飾珠寶有限公司為龍頭的31家金銀首飾加工、銷售企業已投資4000多萬元在金銀首飾園建了8棟廠房并順利投產,以泰揚工藝品有限公司為龍頭的126家壽山石雕企業投資1億元,進駐壽山石雕園……目前,上塘珠寶城已形成四大類龍頭產品加工園區。每天,有10多輛豪華大巴從上塘開往上海、梧州、深圳等地,不少貨車則把原材料或半成品拉進來,把成品發往全國各地。
上塘村村主任林宗興說,上塘金銀首飾之所以會有這么好的發展勢頭,是因為這里的珠寶首飾品類齊全,價廉物美、銷售便捷等優勢。今后,上塘金銀首飾的目標是從產業集群化發展、建設品牌到傳播珠寶玉石文化,再到啟動產業的國際化戰略,讓上塘變成世界級珠寶基地,讓“中國·上塘”這個品牌在國際打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