炫富時代的結束
“如果身為一位消費者,你奉行及時行樂,對消費的貸款失去節制,給個人和家庭帶來高負債率,導致整個國家儲蓄率過低——美聯儲今年4月份公布的資料,美國的信用卡欠賬已經高達9517億美元。那么,你不是金融危機的受害者,而是首要的元兇。”
這是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刊登的文章,標題為《金融危機罪魁禍首》,按照CNN的說法,一向無度而超前的消費才是導致經濟危機的元兇。在這次的金融危機影響下,多年瘋狂購物成癖的風潮不再,而克制購買欲似乎成了現今值得推崇的美德。一位美國經濟學家因此為金融危機下評語,“一個炫耀財富的時代結束了。”
《華爾街日報》報道說,一位投資商打電話給游艇公司,問能否取消他先前訂購的價值2500萬美元的游艇。而在英國,高級定制時裝生產商哈迪·埃米斯正瀕臨破產,連鎖超市的廉價貨品銷量大增,麥當勞和經濟型酒店生意好得出奇,這正好印證了經濟學家所總結的“土豆現象”:饑荒、大蕭條來臨時,土豆的需求和價格反倒上漲。因為“當需求和消費削減的時候,先削減的是奢侈品和高檔產品,但必需品和物美價廉的產品需求反倒上升。”
到世界著名的比弗利山莊當鋪看看,基本就可以知道,即便是很有錢的人,也難免于眼下金融危機的影響了。比弗利富豪一個接一個地變賣身上的名牌來換取現金,連平常價值上千萬的畢加索名畫,也都進了當鋪。18K的白金手鏈,鑲著69顆鉆石,2900美元就賣出;18K的黃金勞力士名表流血大甩賣;畢加索的名畫過去動輒上千萬美元,而如今只用數百萬美元就可以在當鋪買到,計算下來或許只有原來價格的一半。
即便是手頭寬裕、習慣奢侈生化方式的人也在自問:眾目睽睽之下花大錢是否太過招搖而不合時宜?拎一個價值3萬美元的鱷魚皮手袋出現在網球場上,恐怕也不是件好事。社交名流們因此也縮減了他們的派對時間和次數,位于曼哈頓的廣場飯店是紐約最負盛名的豪華飯店之一,飯店內一場周末晚會的場地花費大約在8萬至10萬美元左右,如果沒有橄欖球明星或者黑眼豆豆之類的體育演藝明星出席,晚會的總花費大約在15萬至40萬美元,一位負責策劃的中介商就表示,盡管有一些客戶尚未受到金融危機的波及,他們也不愿在當下的氣氛中顯得太過出頭。日益高漲的仇富情緒,很可能影響富人對顯富程度的控制。富人如此,剛剛有了點閑錢的中產們感覺也好不到哪兒去——資產越多意味著貶值的部分越多。這兩個奢侈品消費的主要群體無需盯緊荷包過日子,但是消費降級卻是免不了的事實,在經濟可能陷入衰退的預期中,人們的消費變得更為保守,或者說是更為理性,大手大腳購置一些非必需品的日子正在遠離。
在未來前景并不明朗的情況下,更保守的消費或許是保守而穩健的選擇。在日本,平素熱鬧的酒屋變得冷清了許多,以往喜歡在下班后和同事一起喝上幾杯再回家的上班族選擇了直接回家看電視;而股市榮景不再,香港的茶餐廳生意反倒好了起來,海鮮酒樓的常客又轉回了平民的茶餐廳;即使一向被視為貴族運動的高爾夫也風光不再,全法國有182家高爾夫球場就一起降價攬客;一家國際廣告公司的中國區總監在談到危機對人們消費心理的影響時說,“前兩天我在酒店里聽見兩個服務生聊天,說要少打手機,因為金融危機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