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定制成為珠寶界尋找破解同質化的熱門話題。定制這條鋪滿鮮花的新增長點,引起了整個珠寶界的高度關注,個性化設計開始真正蘇醒。
文博會分會場臺灣設計師陳若喬帶來的珠寶作品,一經(jīng)展出便引起人們關注。在臺灣業(yè)內(nèi),陳若喬與她的密蘭答設計所在珠寶定制方面有廣泛影響力。在深圳,記者有興和陳女士進行了一次面對面的采訪,從她口中記者了解到了珠寶定制的方方面面,也了解到了陳女士對珠寶設計獨有的風格。
設計要大膽想象中西結合
在珠寶界有這樣一種現(xiàn)象,對于中國元素在珠寶作品設計上的詮釋與運用,土生土長的中國本土設計者反而不如聘請的一些外國設計師。對此陳若喬表示,想象空間對設計者來說是很重要的一點。她說,“歐洲設計者對中國認識有著豐富想象力,他們更容易跳出傳統(tǒng)與現(xiàn)實的小圈圈!一件富有想象力的首飾肯定會與傳統(tǒng)的有所不同。”
陳若喬建議國內(nèi)珠寶設計者要多看一些國際設計資訊、多觀摩國外大品牌的產(chǎn)品。然而全盤西化設計過于媚俗,而過分的依賴傳統(tǒng)則顯得曲高和寡沒有新意。比利時皇家設計學院的學習讓陳若喬同時接觸到了中西文化,珠寶設計風格的不同特點,從而給了她更大的想象空間,取兩家之長讓陳若喬作品呈現(xiàn)出中西合璧的獨特韻味。
“這樣會更完美一點,讓首飾更為時尚。”陳若喬的作品中透露著一股時尚氣息,與人們張揚個性喜歡時尚的心理一致。在她的作品中及可以找到花、草、蟲、魚這些中國設計師喜聞樂見的東方設計元素,與別人不同的是這些題材融入了西方的設計風格。就像她在文博會上那款紅珊瑚戒指,以珊瑚雕刻,黑瑪瑙為戒圈,大方簡潔的把中國書法一樣的飄逸和質感鮮明的巴洛克風格混搭,自然和諧的出現(xiàn)在同一主體當中。
活到老學到老,設計面前陳若喬也是在不斷學習、不斷豐富自己。“幾年前的東西現(xiàn)在再拿出來對比,你就會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我的作品會有所不同。”陳若喬的作品每年都會有新的變化,但是她的作品始終擁有中國文化這種無形的底蘊。
定制是一項艱苦的工作
并不想記者想像中的那樣,陳若喬坐在電腦前運用軟件就能輕松的繪制出一件件作品,搞定一個個客戶。每件作品,每個客戶陳若喬都需要付出大量心血與汗水。
與顧客不斷溝通、堅持手繪、親臨鑄造車間,和有些設計人員相比陳若喬的設計更為細致,乃至延伸到了設計室之外的各個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