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負盛名的文化機構之一上海博物館,迄今為止最受歡迎的專業展覽不是中國古代的青銅器,也不是羅馬時代的大理石雕塑,而是300件現代珠寶首飾。
去年夏天,超過40萬人參觀了由法國高檔珠寶和名表制造商卡地亞(cartier)公司發起主辦的這一為期2個月的展覽。這次展覽展示了各種名貴寶石,其中包括具有傳奇色彩的“南非之星”鉆石。
“這不是一次商業活動,但我們的成功表明,中國觀眾對我們展出的珠寶非常感興趣,熱情很高。我們對中國也懷有同樣的興趣和熱情。”卡地亞大中華區執行董事長奈杰爾盧克(nigelluk)先生說。
對中國抱有極大熱情的并不只有卡地亞一家公司。自從上世紀90年代初期中國向國外開放高檔奢侈消費品市場以來,進入中國大陸的著名品牌已經多達幾十種。中國大陸已成為國際品牌爭奪最為激烈的戰場。
中國人對西方奢侈品牌的熱衷或許最近才出現不久,但據高盛投資銀行的估計,中國客戶目前已成為全球奢侈品第四大消費群體,中國的銷售量已經占到全球總量的12%。
中國市場的重要性與日俱增,同時人們開始擔心,世界最大市場之一——日本市場已經飽和并開始逐漸萎縮。
目前,日本客戶購買的奢侈品占全球總銷量的41%,然而他們已經越來越傾向于購買價格合理的產品了。
據高盛預測,未來10年,隨著中國消費者對愛馬仕(hermès)絲巾和普拉達(prada)手袋等高檔商品的購買量繼續增加,中國將成為和日本同等重要的奢侈品市場。屆時,中國市場的銷量將占到全球總銷量的29%左右,和日本持平。
“雖然目前中國市場的銷量只占到我們全球銷量的很小一部分,但對我們來說,中國的重要性絕不亞于世界上任何其它地區,”卡地亞公司大中華區執行董事長盧克先生說。他估計,目前中國的奢侈品消費者只占到13億總人口的0.5%,但今后這一比例將大大增加。
中國市場對奢侈商品的胃口似乎很大,但分析人士認為,中國人特別鐘情的還是名表、男士品牌和一些著名的大牌產品,至少在現階段是這樣。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克萊爾肯特(clairekent)在一份報告中指出,中國買家都是忠實的名牌追隨者,對一些能夠顯示身份的產品推崇備至,比方說路易威登(louisvuitton)手袋和范思哲(versace)太陽鏡。
高盛分析師雅克弗蘭克道辛(jacques-franckdossin)認為,在需求量不斷增長的中國市場中,瑞士制表商swatch和高檔箱包制造商路易威登在眾多品牌中最具開拓優勢。
擁有歐米茄(omega)、雷達(rado)和浪琴(longines)三個品牌的瑞士制表商swatch已成為中國銷量最大的國際手表品牌。在中國,每5只售出的名貴手表中就有1只是歐米茄。
歐米茄很早就進入中國市場,擁有強大的品牌影響力和成功的營銷手段,憑借這些優勢,它已成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官方指定的唯一計時品牌,這意味著swatch在中國有望繼續成為一個頂級品牌。
盡管存在競爭,但道辛先生在一份分析報告中指出:“我們認為,swatch集團將有能力保持(即使不是加強)其在中國市場現有的份額。”
而路易威登則是目前中國市場最知名的皮制品品牌。過去3年中,路易威登在中國大陸的銷量增長了兩倍。
“和東京或香港一樣,現在上海的女孩子也開始夢想擁有路易威登手袋,”《瑞麗》(elle)雜志在上海的時尚品牌編輯mouling說。
但分析人士認為,中國消費者對高檔手表和手提包的購買熱情目前還無法擴展到名牌珠寶領域,因為目前中國的主流消費群體仍是男性,而且珠寶飾品無法很好的顯示所有者的身份。此外,珠寶商還要繳納高達35%的營業稅。
卡地亞則對此不以為然。卡地亞上個月在上海開設了其在中國的第7家品牌店,而且今年還要計劃在中國再開3家品牌店。
“今年我們在中國的品牌店總數將達到10家。這最有力地證明了我們的信心。”盧克先生說。
但同時盧克先生也承認,目前不是所有的卡地亞品牌店都在贏利。只有等到盧克所稱的“第二代”(也就是目前的中學生或大學生)成長為消費者后,卡地亞品牌的市場才會有所擴大。
“目前仍存在價格壁壘。但中國市場更加成熟以后,這個壁壘就應當消除。”他說。盧克先生預計7到10年后,卡地亞全球銷售額中將有10%來自中國。
分析人士認為,隨著中國的消費者更加成熟、對更多品牌有所認識,那些目前在中國比在西方更知名的品牌,象皮爾?卡丹(pierrecardin)和紀梵希(givenchy)這類產品,它們的市場份額將會下降。
在中國,加拿大時裝品牌寶姿(ports)與香奈爾(chanel)和古奇(gucci)同屬一個檔次,但寶姿在中國以外的其他地區卻沒有什么知名度。這使得它可能成為下一個失利的品牌。
然而,寶姿的首席執行官陳永堅(alfredchan)先生卻對公司的市場戰略很滿意。
“我們選擇主攻中國市場,并不意味著我們在未來不會像現在這樣成功。我們認為,專注于一個市場,在一個市場中成為領導者,對我們更為有利,而我們確實已經做到了中國市場第一品牌。”他說。
據陳永堅先生估計,在中國擁有298家品牌店的寶姿目前已占到中國高檔時裝品牌市場7.5%的份額,這在中國是最高的。
然而,還有一個令所有高檔品牌普遍感到頭疼的問題,那就是仿冒。盡管最近各家企業紛紛采取各種措施打擊假冒產品,包括成立專門的應對小組,聘請便衣偵探,以及加強與當地政府部門的合作,但有些人擔心品牌仿冒現象仍沒有得到有效控制。
“中國市場最大的問題就是假貨,而且這個問題在短期內還難以解決,”荷蘭銀行(abnamro)中國研究主管麥嘉慧(michelemak)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