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秋拍結果不會超過春拍,當代藝術還得下滑,總的說來,2008年不會超過去年整體業績。雖然總體市場還是平穩發展的,總是還有中等東西在支撐,但‘不溫不火’的狀態恐怕還要保持兩三年。”趙榆對記者表示,除非有高精尖藏品大規模面世,能帶給市場大幅上揚的刺激。通常國際慣例是某個大收藏家去世,他的藏品才有可能大規模流向市場,引爆文物藝術品拍賣出現高潮。如上世紀80年代初,香港蘇富比公司推出大收藏家仇炎之的珍貴瓷器和高古青銅器,引起轟動,帶動了市場,創造了多個紀錄。再如重點收藏瓷器的香港著名藏家張宗憲,他已經80多歲了,近幾年就在陸續拿出瓷器上拍,已經拍到第四五批了,甚至拍出了1.5億元的高價琺瑯彩碗。現在張宗憲又在拍書畫藏品,另外,他收藏了100多件精品琺瑯器,短期內他還要推出琺瑯器。
但高峰過后必然是相對平淡的局面。香港、臺灣是內地拍賣市場的主要貨源,但近幾年賣的也差不多了。而內地收藏家從年齡、經濟實力和收藏實力上都沒有達到要把東西流向社會的趨勢。
奧運后“拐點”成焦點 市場兩三年內持續平淡
近年來,大家普遍認為全球藝術市場與金融投資市場間的關聯度逐年提高。部分藏家認為,一旦整體經濟環境走壞,那么藝術市場的日子也不好過。他們表示,進入2008年以來,全球經濟中心區已經出現了明顯的衰退跡象。在經濟不振的前提下,人們能有多少閑錢拿出來投入收藏市場,結論不言自明。
隨著奧運的臨近,奧運經濟已經成了一個時髦的詞語。但已經有許多人把目光轉向了更長遠的“奧運后”經濟,他們更加關注奧運后的經濟“拐點”論對于下半年藝術市場的影響。
對此,蘇富比公司的專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們認為現在拍賣市場的“高端格局”仍由少數超級富翁們把持,仍然是傳統的“個人財富的購買方式”,而支撐著拍市、給真正尖端的藏品“埋單”的這批人,金融投資市場的任何風波對于他們而言的確影響不大。
“即便在奧運之后由于各種原因包括人們的心理因素,經濟可能會出現拐點,但一時間不會影響到藝術市場。至于經濟是往好的方向拐,還是往壞的方向拐,現在談還為時尚早。”董國強向記者表示,2005年下半年到現在,藝術品市場都處在一個盤整期內。過去受到廣泛追捧的藝術家的精品行情依然會走強,而一般藝術家的人氣和價格將在一段時間內都難以有好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