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珠寶精品導購互動平臺 投稿
此次評比,相伯居的金鑲玉能夠吸引眾多專家和參觀者的不僅僅是相伯居的高超的玉雕工藝,金鑲玉更深層次的文化內涵,更是吸引他們的地方。金鑲玉興盛于乾隆年間,只為宮中所有。俗語說“有錢難買金鑲玉,有眼不識金鑲玉”印證了金鑲玉在玉文化中的地位。金玉相配作為財富和權力象征,一直為帝王把持。清代末期,皇族沒落,大批的宮廷技藝在這個時期失傳,乾隆工金鑲玉便是其中之一。然沉寂數百年的金鑲玉在2003年被楊根連大師恢復成功并創新,首次將金鑲玉工藝應用到首飾上,使人們能夠目睹這一絕世藝術并填補了歷史的空白,這也是金鑲玉吸引大家的地方。
當相伯居,金鑲玉,楊根連等名字一次次在論壇上被提及的時候,楊跟連背負了更多重任,中國玉文化不斷的傳承和創新,也成為這位工藝美術大師歷史使命,楊跟連說“中國玉文化有八千年的歷史,中國玉雕藝術幾千年能夠經久不衰,就是因為能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變化,這是玉文化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源泉,但當前玉雕藝術如何創新發展,玉文化如何傳承,還需要很好的研究和認識,絕不能只憑個人的感情去創新,更不能急功近利。玉雕藝術的創新發展不是靠哪幾個人能預料和設計的,它是眾多工藝美術大師在長期實踐的基礎上創新形成的。從中國玉文化幾千年的發展歷史來看,玉雕藝術總是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傳承,通過世世代代的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寶貴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