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珠寶精品導購互動平臺 投稿
玉器功能走向世俗化
隋唐以后,玉器的禮制功能消失,代之以鮮明的裝飾性和欣賞性,它的使用不再局限于統治階級,而為社會各階層所接受。玉器的題材出現了大量的人物、花鳥以及飛天等宗教內容,并且越來越多地體現為生活用品。
宋代厚古之風盛行,達官顯貴爭相收藏古玉,玉器的發展出現了仿古玉。
明清時期制玉業空前繁榮
明清時期,制玉業成為上流社會需求巨大的產業,大批的能工巧匠把中國玉器推向創新性和完美性的鼎盛時期。玉器皿大量出現,精品薈萃。
揚州曾經遍布制玉的民間作坊,有數不清的場肆和店鋪專門買賣玉器。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和田玉,揚州工”代表著中國玉器的最高水準。山子,是清朝乾隆年間揚州玉工開創的玉雕品種。山子雕是治玉技藝的最高水平,沒有世代傳承的經驗和特殊工具,琢治巨型玉雕是根本不可能的,當時,只有揚州玉工能琢治山子雕。珍藏在故宮博物院的“大禹治水”就是一件山子雕。它高兩米多,重達7噸。乾隆時期的玉器,做工達到了歷史的頂峰,工藝無所不思,而且無所不達極致。
回溯華夏文明的歷史長河,玉已經深深融入到了中國傳統文化與禮俗當中。如今,玉已為尋常百姓所擁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