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國際設計周剛剛落下帷幕,一個關于“中國珠寶企業全鏈落地運動”的話題便成為了業界關注的焦點。廊和坊金融街獲得了D21中國建筑設計獎(商業類)。能夠獲獎,正得益于其對珠寶企業鏈平臺的精心打造。它利用原石資源采購、設計研發、加工工藝、珠寶鑒定、拍賣交易、展覽展示、資金構筑、品牌孵化等十大平臺優勢,致力于改變珠寶產業原有的經營模式,形成產業全新的發展格局,促進產業鏈的形成與整合。
一時間,業內驚呼,一次引領中國珠寶產業新模式的“全鏈落地”運動來了。
時代催生珠寶產業全鏈整合
據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統計,得益于國民經濟的飛速發展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我國珠寶行業呈現了高速發展的態勢。繼2010年達到2200億元后,2011年銷售總額又攀新高,達到2500億元,同比增長13.64%。據中國珠寶玉石首飾管理中心估計,中國將在2020年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珠寶消費市場。
與此同時,珠寶業行業標準缺失、創意缺乏、集中度偏低的發展短板亦暴露出來。據資料顯示,目前,我國各類珠寶企業共有20000余家,產業工人數超過170萬人,純加工企業和不知名品牌較多,而具有集研發、設計、生產、銷售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的企業卻十分稀少,這直接制約了珠寶行業的進一步發展。更有專家斷言,缺乏完整產業鏈的企業,必將在未來的競爭中被市場淘汰!
在這個機遇與風險共存的大背景下,如何依托產業鏈的力量實現各自的持續發展,自然成為業界最為關心的問題。所以,廊和坊金融街提出的“中國珠寶行業全鏈落地”概念備受關注。
全球頂尖珠寶品牌的樣本力量
放眼世界,關于珠寶產業全鏈落地的概念,并非無跡可尋,最為知名的例子當屬巴西珠寶品牌H.Stern。
H.Stern為全球知名珠寶商,總部位于巴西里約熱內盧,由Hans Stern于1945 年創立,公司伊始專注于巴西寶石市場,隨后成功將巴西的寶石資源帶入國際市場。H.Stern與瑞士的寶齊萊(Bucherer)、美國的哈利 溫斯頓(Harry Winston)和蒂凡尼(Tiffany)并列為全球四大珠寶制造商。而在彩色寶石世界里,H.Stern則穩居世界頭把交椅。目前,H.Stern 公司在全球12 個國家擁有超過160 個品牌珠寶店,其中最大的位于紐約第五大道,可容納300-500人同時光顧。
值得一提的是,H.Stern 公司從探礦、采礦開始,到原石切割、寶石打磨、寶石鑒定、首飾設計、金工制作、展示宣傳、批發、零售,直到外銷全球,絕不假手他人,全憑自己一手包辦。
正是這種“產業全鏈落地”模式,令H.Stern在競爭激烈的全球珠寶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以H.Stern模式為參照樣本,廊和坊金融街珠寶產業全鏈落地的發展,無疑更具可見性與可行性,而這也將成為中國珠寶行業登上世界舞臺的一次最好契機。
實現珠寶產業鏈聚合的中國夢想
廊和坊金融街讓中國珠寶行業第一次實現了全產業鏈聚合的夢想。
廊和坊金融街以創意為核心,以珠寶為元素,通過設計整合,聯通金融平臺、珠寶產業平臺、創意生活平臺,構建一站式創意平臺。通過整合國土資源部珠寶玉石首飾管理中心、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北京歌華集團等,并集合自身優勢,打造珠寶全產業鏈創意平臺。
廊和坊金融街的珠寶產業基地從珠寶產業鏈源頭做起,突破國內局限,在全球范圍內,布局原石采購;成立珠寶大師學院,集海內外設計大師聚集效應;培植新銳設計師群體,形成頂尖設計作品;并以非遺傳承“掐絲鑲嵌”結合荷蘭Gassan切割工藝,實現完美制作;引入國際鑒定機構常駐,實現成品鑒定;通過國內外豐富的拍賣行資源,實現拍賣方式交易;甚至通過過程跟蹤等技術手段,攻克珠寶運輸過程中的安全性等行業難題;通過珠寶藝術展覽中心、珠寶主題精品酒店、藝術廣場等平臺,將長期舉辦珠寶秀、設計大賽、高端珠寶尊享會等活動,形成珠寶交易和培育品牌市場。
如H.Stern的珠寶博物館一樣,廊和坊金融街的珠寶藝術展覽中心即是一座流動的全方位體驗式珠寶史館。在這里,觀者不僅可以了解到珠寶的歷史文化,購買、定制珠寶,更可以全程了解珠寶生產工藝,從而使觀者更能了解一顆珠寶的真正品質所在,從而真正深遠地影響整個行業規范與消費市場。
更有金融服務體系,從融資擔保、股權投資等諸多方面,給入駐企業和設計師機構提供金融支撐。同時,與珠寶行業內權威媒體,都有著戰略合作關系,掌握著高端媒體傳播渠道,能夠提供全程的品牌創建與維護支持,孵化中國最佳的珠寶原創品牌,進而推動整個行業。并以珠寶帶動區域經濟,大大提升城市的實力與話語權。
廊和坊金融街是一個充滿著夢想的項目。以產業全鏈落地模式運籌的廊和坊金融街,可能成為京津地區最大的創意產業人才和創意珠寶品牌孵化器,改變珠寶產業原有的經營模式,形成產業全新的發展格局,引領中國珠寶產業進軍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