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幾場珠寶展在北京陸續登場。例如7月22日,第十四屆北京國際珠寶展覽會在國家會議中心才剛落下帷幕;7月26日,2013北京珠寶玉石首飾展覽會又在全國農業展覽館盛大開幕。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北京至少有14場珠寶展覽會。然而,展會此起彼伏的背后,一些“不和諧”的場景,逐漸引起了業界和相關專家的重視。
同質化很普遍
據了解,接下來,今年下半年即將在北京舉行的珠寶展包括8月29日至9月1日的2013北京秋季珠寶玉石展、10月31日至11月4日的2013中國國際珠寶展、11月8日至11月11日的2013第九屆北京國際珠寶首飾展覽會。這些珠寶展會的主辦方雖然不同,規格也有所差異,但主要內容都是珠寶買賣。
而在同質展會泛濫的行業現狀下,一些展會甚至出現了大量參展商拼展的現象,成為展覽會的監管漏洞。
在剛剛結束的第十四屆北京國際珠寶展上,深圳一家首飾公司的負責人就表示:“同類型的展會太多,我們很難負荷那么多的參展費。像3m×3m的標準展位是3萬元,如果和別家一起拼展,我們只需要負擔一半。其實,我們珠寶商并不需要那么大的展位,要展出的東西就這些,空間有一定富余。”
另一家也是采取拼展模式參展的珠寶公司負責人則表示,類似的展覽太多了,展位費又貴,“我們只能這樣做。”而在2013北京珠寶玉石首飾展覽會上,據知情人士透露,這里除了一些大的參展商,大部分的參展商都是拼展位的。
缺乏評估標準
拼展的現象很普遍、展覽同質化泛濫,針對這種現象,有研究人士認為,原因主要包括兩點。
一方面是由于珠寶展存在較大的獲利空間和投機空間。有分析指出,珠寶展屬于奢侈品類展覽會,在如今的生活消費背景下,舉辦這樣的展覽能夠滿足部分高端消費者的需求,具有一定的市場空間和獲利空間。并且,展覽會市場具有信息不對稱的特點,使得消費者很難在展會召開之前辨別展會質量的好壞,這就給一些展覽會舉辦者提供了投機空間。
與此同時,同質展會泛濫的另一方面原因是缺乏嚴格的進入機制與有效的退出機制。據了解,目前,在北京舉辦一個國際展會(即境外參展商達20%以上的展覽會)需要獲得北京市商務委員會的許可。對此,該商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鑒于目前珠寶展會市場已經飽和,已不再發放舉辦許可。
而舉辦國內展會,只需就大型活動安全性向當地公安部門進行申請即可,這就使得國內展覽會存在缺乏監管的問題。不但進入市場缺乏監管,退出市場也沒有有效的機制。業內人士表示,由于我國缺乏統一的會展行業協會,展覽會缺乏有效的評估機制,無法使那些質量差的展會退出市場,這就使得展覽會市場上魚龍混雜。
呼吁行業協會保障
業內人士指出,同質的展覽會泛濫,不僅會對展覽會行業產生不利的影響,對于珠寶行業的發展也是有害無利的。因為同質展會泛濫,最終會導致惡性競爭,對展覽會品質形成危害。并且,一旦展覽會追求現場買賣短期效果,忽視展覽會交流、交易平臺的長期效果,將不利于消費者培養和品牌建設。
那么,解決展覽會同質化的問題有沒有可行的方法?有分析認為,相關部門必須從進入和退出兩方面進行管理。在展覽會進入市場時,必須嚴格把關;同時也要提供展覽會退出市場的有效機制。
據介紹,國外展會進入通常實行備案制或登記制,有各個行業的行業協會負責報備或登記管理。行業協會會嚴格控制所屬行業、所屬地區內同類展會的數量,一旦超過規定數量,立即停止報備或登記。并且,國外行業協會會對會員單位的展覽會進行評估,為消費者和參展商選擇展覽會提供有效的信息,同時也為展覽會適時退出市場提供科學依據。
“這值得國內的展會業參考。”有觀點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