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再神奇的機器也要人來操控,檢驗站里的5名質檢師個個是高手,從業都在10年以上,人人都有一雙火眼金睛,看一眼就能判斷個十之八九。
在實驗室里,劉平和他的同事們一個個聚精會神地鑒定著珠寶。前些日子有一家單位送來了一個帶著“夜明珠”標簽的白色圓球檢測,記者請質檢師們現場鑒定一下,劉平接過來看了一眼后搖了搖頭,說:“你覺得這是不是個夜明珠呢?”記者表示自己對夜明珠一點都不懂。“這個‘夜明珠’是假的,從材質上一看就是大理石,不是螢石,而目前出現的夜明珠大多是螢石。”劉平拿著“夜明珠”放在了紅外光譜儀上,結果正如他說的那樣。
“前些日子到云南旅游,我花了1萬多元買了一個鐲子,他們說是A貨,你們看看是不是。”現場有一位張女士拿了一個翡翠鐲子來送檢,記者看到這個鐲子帶有不少翠色,通體玉潤十分耐看。質檢師李鵬拿過來瞧了瞧,認定這不是A貨,而是經過了漂白充填和染色處理的B+C貨,使用儀器檢測后也是這樣的結果。李鵬詳細地告訴張女士,翡翠經過這么處理后,雖然品相好看,但是真正的價值已經大打折扣。張女士大呼后悔,不該在旅游景點買飾品。
檢測了一件飾品后,劉平跟記者聊起了質檢師們親歷的珠寶檢測事兒。最讓他們高興的一件事是去年8月份幫一名女市民成功地追回了9萬元。
當時這名市民跟團去了臺灣省旅游,花9萬元買了一個鉆戒和一個鉆石吊墜,當地的鉆石商場也提供了兩份鑒定證書。回到青島,這名市民向朋友展示了這些飾品,其中一位懂行的朋友提醒她,最好到市黃金珠寶檢驗站鑒定一下。“當這名女士拿來了這些飾品后,我發現鉆戒和吊墜的顏色和凈度都跟鑒定證書上標注的不相符,再一細看原來那兩份證書是商場自己出具的,不是法定機構出具的。”最終他們出具了合法的鑒定證書,兩個飾品的品質少了兩個等級,價格跌一半都不止。這名市民通過旅游主管部門,成功地追回了9萬元貨款。
“這是爺爺傳給我的,說是可以變色的寶石項鏈,很值錢。”前些日子,有一家市民帶了一個祖傳寶貝來送檢。當送檢者把里三層外三層的包裝拆開,劉平拿過來那串項鏈放在顯微鏡下仔細觀察,又放在紅外光譜儀上檢測,這只是一枚人工合成的藍色剛玉仿變石。“當我告訴他們一家時,對方有些難以接受,都以為以前不會有人造假,沒想到保存了20年的家傳寶貝是假貨。”
“我們有個原則,只檢測真假,不說價格。在那種情況下,我更不可能告訴他們合成寶石的價格。”劉平說。
前些年,在一些會展場所經常舉行珠寶飾品展覽,市黃金珠寶檢驗站都要前去免費給市民檢測珠寶飾品。“前年,我們在免費檢測時發現有不法商販拿著樹脂做的象牙、大理石仿的和田玉來欺詐消費者,這些騙局都被我們一一戳穿,因為那段時間我們都要前去檢測,最后一些造假者干脆不敢到展會上賣珠寶了。”劉平說。
前年,島城有位收藏錢幣10多年的老先生,經不住別人電話推銷,對方又是說貨到付款,他就購買了8萬多元的金銀幣。他把這些“寶貝”送到了市黃金珠寶檢驗站檢測,結果全是假貨。還有一位市民從網上看到北京一家文化公司銷售紀念金幣,對方稱是千足金,他就花兩萬元買了一套紀念幣,送檢后同樣是假貨。
劉平說,市民選購飾品最好要看到現貨,尤其是珠寶飾品可以要求店家先鑒定后付款,有些市民喜歡郵購、網購,提醒大家注意,看到的照片可能不是真正商品的樣子,而且運輸途中難免有意外,收到貨物后發現有瑕疵,市民維權起來難度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