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珠寶設計比賽”今年慶祝珠寶設計創意,璀璨10周年,得獎作品由利華珠寶(Lee Hwa Jewellery)呈獻,在昨天開幕、讓業界人士參觀的新加坡國際珠寶展亮相。“女裝”“男裝”“休閑”3組6個獎項中,有4項由本地南洋藝術學院珠寶設計系的學生奪得,而該學院來自印尼的Silvia Tjahyadi (28歲)更憑“寧靜的漣漪 ”(Ripple di Tranquillita)和“Dentelle”奪下“女裝雙用垂墜及耳環”和“休閑穿戴首飾”雙料獎項。
"Dentelle"耳環的主軸的白金裝飾能隨意替換,有珍珠、鉆石兩選。今天心情淡雅可用珍珠,明天絢麗可換上鉆石。兩旁垂下的裝飾,靈感采自蕾絲布,為金飾添加鏗鏘的柔媚。第二件“寧靜的漣漪”用白、黃金和鉆石表現出鯉魚池塘的詩意景色。一顆鉆石落入湖中央,激起白金的波光漣漪,一尾黃金制成的鯉魚在其中徜徉。
充滿生命寓意的設計
本屆男裝首飾項目也由南洋美術學院兩位女將包辦。林寶玲帶了豐富的生命閱歷進入她的設計。43歲的她當了多年的行政人員,毅然改換人生跑道,讀珠寶設計,完成夢想。她的得獎設計“勇往向前”(InAvanti)自然就充滿了對生命的寓意。黃金圓線代表了過去,直線代表現在,兩者交接處劃出未來的尖端,這交界處由兩顆黃晶點綴,代表絢麗的未來,也代表了展望未來的21世紀都會男人。
寶玲說她來自教師和裁縫世家,融匯手藝和哲學,應用在設計上。“勇往向前”除了能當項鏈戴,也能拆下當成戒指。雙用功能非常適合都會男生。
陳思霖(23歲)的“Heureux”男裝戒指宛如一個華麗的棋盤。中間12塊棋格由黑瑪瑙、白、黃、玫瑰金制成能輕易取出重排,排出你喜歡的顏色組合,中間兩顆鉆石就像是游走棋局的棋子,充滿動力美感。思霖說她喜歡設計出與眾不同的首飾,是因為看到很多時裝造型往往用不起眼的首飾配搭服飾。她希望能透過出位的設計來讓服裝璀璨生輝。
由鐘擺獲得靈感
來自香港的林凱翹(21歲)是今年比賽的唯一來自海外學院的得獎者。在香港專業教育學院就讀的她設計出能當成項鏈和耳環兩用的“Elixir de vie”,是“女裝雙用垂墜及耳環”另一得獎者。她從鐘擺取得靈感,黑寶石和珍珠制成的兩個垂墜吊在鑲上鉆石的鏈,能在胸襟上或耳垂上搖擺,搖曳生姿。“休閑穿戴首飾”另一位得獎者是萊佛士設計學院的Rebecka Varvouzos。
你或許注意到今年得獎的首飾作品實用性很強,而一飾物多用途似乎也是今年珠寶設計的趨勢。得獎珠寶設計師一致認為,設計出來的作品當然希望用者能多用,常戴出現在各種場合,當珠寶首飾有多種用途,買者自然會更愿意與它“朝夕相處”。
Silvia Tjahyadi表示,環保風也吹入珠寶設計界,不少設計師會采用環保材料、或重用舊材料,透過設計為它們賦予新的生命。另外更多設計師也從大自然取得靈感。她本身就被鯉魚池塘吸引,打造出自然界寧靜的意境。
得獎作品除了展出也售賣
林凱翹說香港人最愛白茫茫且犀利的奢華,因此白鉆是女性的心頭最愛。她說近年“微鑲”法也是珠寶界的人氣趨勢。所謂“微鑲”就是把不同的碎鉆不著痕跡地鑲嵌成一大顆鉆石,如此創意的“障眼法”能讓原本1克拉的鉆石也能有數克拉的刺眼璀璨,深度愛鉆人之心。
本地珠寶商利華珠寶第二年承當比賽的贊助制造商,把3個項目的6件得獎作品從設計圖變成實體的珠寶首飾。
得獎作品除了將在新加坡國際珠寶展展出外,從8月2日開始也將獨家在利華珠寶白沙浮廣場的分店售賣。買家能到分店鑒賞珠寶實體樣品,有意購買的話,利華將接受訂單為買家親自打造首飾。值得欣喜的是,每賣出一件作品,設計師就能獲得10%的分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