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期間,國際金價繼續小幅上漲。在2008年黃金表現強于其他多數資產的基礎上,2009年購買黃金來對沖外匯風險的基本理由看起來依然站得住腳,但是實物市場的動向短期內可能會削弱黃金的漲勢。
近期的金價上漲是建立在市場對未來通脹日益嚴重的擔憂之上的。美聯儲去年12月份將聯邦基金目標利率下調至歷史低位,其他各國央行也都在紛紛轉向極度寬松的貨幣政策。
市場因此質疑,基于美元、歐元、英鎊等貨幣的低利率水平(或者是零利率)以及定量寬松政策的推行,這些貨幣是否還能保值,而這反過來助推金價上漲。
相比西方投資者而言,印度等實物黃金需求方對金價上漲更為敏感,2007年印度的黃金進口價格為每盎司759美元。
而孟買黃金協會的數據顯示,2008年印度進口黃金447噸,較上年同期下降41%,去年上半年僅進口黃金131噸。
這顯示出印度黃金進口規模下降與金價上漲時間吻合。去年3月17日黃金名義價格創出每盎司1031美元的紀錄高位,之后一度跌至每盎司850美元下方,但到7月15日再次反彈至每盎司988.40美元。
孟買黃金協會預計1月份印度黃金需求不會反彈,因為1月中期以前都被認為是不宜結婚的。而婚禮上的黃金需求在印度黃金需求中占了很大部分。
與此同時,實物市場需求疲軟并不僅限于印度。
與印度一樣作為首飾生產中心的土耳其去年11月份黃金進口量僅15千克,而2007年11月份的進口量為14.075噸。
Lemetropolecafe的Murphy還指出,據報道中東地區的黃金需求也在下滑。
澳新銀行的Pervan稱,近期印度及更大范圍內的實物市場黃金需求疲軟可能會影響到金價,其影響可能會有一個季度的滯后期,并將限制金價的漲勢。而實物需求復蘇也將為金價下跌提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