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復制性不能降低版畫價值
《中國藝術報》社副社長朱虹子說,在國外,版畫是歐美國家藝術品市場里銷售量最大的畫種,主要因為版畫的品種豐富多彩,價格又相對低廉,很適宜家庭的收藏和裝飾。比如畢加索或達利的油畫原作都是天價,中產階層只能望畫興嘆,但他們的版畫作品價格則相對低廉很多,大部分家庭都買得起。雖然畫面是印制的,但是畫作下方也會有作者的簽名,還有作品的詳細編號,這就決定了其作品的收藏價值和投資價值。“畢加索和達利的油畫原作在這幾年中價格飆升,他們的版畫作品自然也會跟著飆升,投資會有回報。正是因為這種原因,版畫作品在西方相對成熟的藝術品市場中,一直是一個亮點。”
而在國內,版畫本身較強的學術性卻影響著它進入市場。“中國版畫所崇尚的學術味,和普通人的審美有較大差異,而版畫家們對自己作品的認識也與市場相去甚遠,很多版畫家非高價不輕易割愛,一些有名望的版畫家賣給國外的版畫售價每幅可達1000美元以上,而普通版畫家不愿以較低的價位進入國內市場,所以其作品的出路只有參展、獲獎及與同行交流。”朱虹子說。
除此之外,版畫的可復制性也使其收藏價值受到懷疑、價格被曲解。國內一些版畫家過強的隨意性,讓投資者很難感受到獨占的快感,而且收藏價值偏低,漲勁不足。但評論家劍武認為,這只是事實的一個方面,事實的另一個方面則是,一個西方現代藝術大師的一件油畫作品價格數以千萬美元計,其版畫則為一般白領階層可以接受,其仍具有相當的審美高度與增值潛力。從藝術品市場的生發與運行過程考察,版畫的地位不可小覷。
如果靜下心來細算,版畫的贏利水平被武斷地低估了。畢加索的油畫作品在20世紀90年代之前基本在百萬美元之下成交,90年代以后,日本商人大舉競投,畢加索的作品邁上千萬美元臺階,價格普遍抬升了10倍。而他的版畫漲幅也是如此。其版畫《節儉的一餐》1984年的售價為3.25萬美元,2004年在香港拍賣時成交價約為110多萬美元,20年漲了36倍多。“這個個案表明,只是因為版畫的起始投入少,最終價格難以驚人,于是而被人忽略。其實,這是一方投資與收藏并舉、魚與熊掌兼得的天地。”劍武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