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珠寶精品導購互動平臺 投稿
“記余幼之時,人參,珊瑚,青金石,價皆不貴。今則日,云南翡翠玉,當時不以玉視之,不過藍田乾黃,強名以玉耳,今則為珍玩,價遠出真玉上矣……”清乾隆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紀曉嵐在《閱微草堂筆記》中如是說。文章記載翡翠在清早期其實并不是什么稀奇玩意兒,但在如今卻是一大奢侈品。而造成這個現象巨大轉變的重要因素便是礦石開采的枯竭和人們的大量消費。翡翠在大量消費的時期可追溯致清中期。物依稀為貴,好的翡翠在當時也不多,大部分會上貢給君王和被貴族消費。這些達官貴人將翡翠定制成帽正,翎管,腰帶扣子,扳指,隨著清王朝時興奢侈之風的推行,翡翠行業業績也就步步高升。好的翡翠在當時用處可不少,不但可以使購買者在眾目睽睽之下好好炫耀一番,還可以避嫌將其饋贈與朝廷,使之賄賂風行當時。清末時期,翡翠的開采及消費已進入鼎盛時期。清慈禧太后對翡翠的熱愛更是炙熱,按祖制東宮能佩戴紅寶石,而西宮只能佩戴綠色的寶石,作為西宮太后,翡翠由于其珍貴獨特備慈禧的鐘愛,這點可從其東陵隨葬品中充分說明,出現大量的翡翠制品的陪葬,當今所流傳的各類老翡翠也多出于該時期。